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访谈录:只要辛勤耕耘 就会果满枝头

编辑: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8-01-24   浏览次数:

――访校长助理、hy590海洋之神会员中心院长蒋昌俊教授

日前,国家教育部发文,公布2007年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由我校hy590海洋之神会员中心联合软件学院、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联合申请的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也名列其中。该示范中心的申报成功,标志着我校hy590海洋之神会员中心的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超出的规划目标的成果,圆满地收官。

听到这个消息,学院的师生都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欣慰。笔者和大家一样,除高兴之余,也有探寻这个超常规发展中的“奥秘”。为此,特地向校长助理、hy590海洋之神会员中心院长蒋昌俊教授请教,日前,他欣然接受了采访。

“制订一部切合实际的规划是学科发展的前提”

蒋昌俊院长告诉笔者,学科建设和其他事情一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一定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国家、地方的导向和需求相结合;二是和我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三是和本单位的专业专长相结合。只有这样,发展规划才能够如期实现。

2004年,我们借国家、上海市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时机,抓住学科布局“重新洗牌” 的机遇,集思广益,及时确定学院的战略定位,形成了学院3年内和5年中要达到的发展目标。

当时制订的学科建设的规划就明确,要以国际领域发展前沿为指引,以国家及地方需求为指南,紧紧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确定以交通装备信息化及其数字服务业为特色,以车辆电子为应用切入点,以提升信息学科自身水平为目标,力争3到5年内,在嵌入式CPU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及支持工具,网格及下一代网络、车辆电子控制、宽带多媒体通信、企业信息化服务、机器人系统、车辆动力系统和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形成同济自己的特色,并在若干领域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争取用3年时间,建设成1个一级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成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争取有1个学科团队进入省部级优秀创新群体等。

“现在再回过头看看,可以肯定地说,当时我们所确定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发展目标虽说大了点,但是经过努力,我们还是超过预想地实现了。”蒋教授十分欣慰地对我说

“开拓国际化办学是学科发展重要途径”

“规划有了,接着就要从教育抓起”,蒋教授接着说。3年前,我们就开始着手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方面开始探索。一个是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为学生将来增强国际化交往能力提供帮助。通过利用现有的教师和引进留学博士,充实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聘请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知名教授,担任我们的兼职教授,定期到我院为学生上课。另外,我们还利用自己的师资资源,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14门;二是开展与国外大学、企业的合作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近3年来,我们先后与德国爱兰根-纽伦堡大学,慕尼黑的西门子公司通信集团,诺基亚软件部,意大利的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博科尼大学、路易斯大学,丹麦的奥尔堡大学,芬兰的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米凯利工业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派出4名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到德国爱兰根-纽伦堡大学继续深造;连续两年招收84名学生到我校中意学院学习;派遣50名学生到芬兰米开利学院交流学习;派出40名学生参与了中德合作交流等;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到国际大赛上竞技,缩短同国外学生的差距。比如鼓励学生参与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累计培养参与的学生达500余人,并多次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等;参加的国际顶尖的Robocup足球机器人赛,取得了2006年进入了前16名;2007年闯入了前8强的骄人战绩。

蒋教授告诉笔者,上面这些举措,初看起来和学科建设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实践证明,它所产生的间接了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现在我们学院的一部分在读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当中,不少都是从参加这些国际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是学科发展的捷径”

谈到合作,蒋昌俊教授更是深有感触。他说,随着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嫁接和交融的速度在加快,任何一个大的科研活动,仅仅靠自己一家是难以完成的,要做大作强学科,必须上下联合,左右牵手。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预想目标。三年来,我们的合作大概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学校内部的合作,比如我们通过与软件学院、交通学院、汽车学院、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就凝炼出诸如交通装备信息、车辆电子控制、车辆动力系统、传感器网络等新的学科方向;其次是与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通过与清华大学、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山东大学,上海的超算中心、宝钢集团、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电信工程有限公司、、铁路通信工厂、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17家企业建立的合作,在申报多个国家级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就屡屡力拔头筹;三是与国际的知名跨国公司合作,通过与微软公司、诺基亚公司、苹果公司、费尼克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微芯公司、欧姆龙公司、三菱公司等13家研究机构合作,在及时把握国际上最新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先知。

开展与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不仅扩大了视野,而且对搭建新的学科平台、承接大的科研项目,都起到了良性互动的积极作用。除前几年我们已有的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等研究平台外,3年来,我们又获得了国际下一代网络研究合作中心、教育部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企业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985创新平台、国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科研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重点、面上、杰青)、973、863、攻关、支撑和国际重点合作计划等项目达50余项,这些都和开展广泛的合作分不开的。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希望”

蒋教授说,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鉴于学院青年教师队伍日渐壮大的趋势,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就是当务之急。为此,学院曾起草了一个文件,规定每个新进青年教师,各单位要及时给他们明确具体的教学、科研梯队,指定专人负责培养,争取经过若干年的磨练,使他们迅速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骨干力量,成为学科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

为了培养他们,学院除送他们出国深造、在职攻读学位外,对于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青年教师,学院还设立了培养基金。“经费哪里来?”我十分好奇地问。“当然是自筹�!”叫教授说。两年来,学院先后从工程硕士培养经费的收入和学院发展基金中,每年提出不少于10万元的资金,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基金。基金主要资助符合学院整体发展方向、创新性强的科研课题。每年资助5名左右的青年教师,资助年限一般为2年。远的不说,仅2007年,就有控制系的岑峰、张志明,计算机系的张红云、孙海平,信通系的桂任舟、钱业青等6位青年教师获得了该基金的资助,从而为青年教师的在职培养创造了条件。

接受一个多小时的访谈,蒋教授丝毫不显得疲倦。在谈到来年的设想时,蒋教授更是胸有成竹:3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仅仅是落实学校“新兴学科强势化”战略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计划与嘉定区政府联手,在嘉定校区博园路上,就汽车数字化服务方面作进一步的拓展,除我们参与外,还将吸引多个公司、乃至跨国公司的进驻,到那时,信息产业的独特的魅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展示。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将学科做大做强,以更好地发挥创新基地和人才基地的作用。(毛广山) 发布日期:2008-01-24

上一条:我院一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下一条:我教学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示范中心建设名单